栎,不仅仅是一棵树
在古代宗教神话传说中,橡树是一种神圣的树。一棵橡树能经过30代岁月的考验,它是永恒的象征。爱支栎是橡树的一种,18世纪起她就被德国国徽上,并成为德国的国树。《栎》得名于此,不仅仅因为她是德国的国树,更因为她的坚毅、她的顽强、她的不屈向上。
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系刊,《栎》诞生于2006年秋。创刊之初,《栎》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一路上经历了荆棘路障和艰难险阻的考验,在编辑部成员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这片土壤上生存下来,并竭尽全力往下扎根,往上生长。
《栎》,在前进的道路上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成长。从第一期的问世开始,《栎》虚心听取读者的意见,积极向师友取经,从最初的稚嫩一步步成长,每一期都有一个大的进步,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至今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栎》作为全国唯一德语重点学科——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的系刊,是全国高校内唯一的中德双语的学生杂志。《栎》立足于大学校园这个环境,以学生的视角来解读中德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关注中德关系发展、结合国际热点,从中国德语专业大学生的立场出发,大胆剖析各种问题,或敏感,或复杂,我们不求权威,不求专业,只不过是在关键时候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亮剑”。这声音虽然不够洪亮,但够坚定;虽然不够气势,但够深厚。在西方垄断话语权的不平衡语言环境下,中国的大学生想通过一本学生杂志喊出第一声:“我们来了!”
《栎》设有焦点、论坛、专题、莱茵的黄金、旅程、饮食德国、热血王朝、疏影横斜、专题访谈、文字欲、诗情话译等栏目,其中:
焦点栏目搜集一季度时事热点,对重大时政话题进行评论;
论坛栏目选取当时国际国内富有特殊意义的议题,邀请学生、老师、专家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思想的交锋、语言的辩论使众人受益匪浅;
专题栏目选取校园内外重要事件或素材进行调研或采编,用我们的视角对某一专题进行详尽报道,如志愿者专题、奥运专题、中国形象在德国等;
“莱茵的黄金”得名于德国著名艺术家瓦格纳的四联神话歌剧《尼伯龙指环》,此栏目从文学、艺术、音乐、品牌、时尚等角度全方位解读德国优秀文化结晶,给读者展示深层次的德国文化;
旅程栏目取稿于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的师生,通过旅游和求学经历为大家讲述真实的德国,这其中不仅仅有风景名胜,更有人情风味;
饮食德国,顾名思义,为大家定期介绍不同的德国食谱,请大家尽情品尝精心调制的德意志风味大餐;
热血王朝为体育爱好者们带来了精彩看点,风靡全球的德甲联赛、驰骋NBA赛场的德国球星、王者无敌的F1赛车手…… 我们带着读者一起走进精彩非凡的德国体育赛场、一睹明星风采;
“疏影横斜”,很优雅的中国古诗,在这里意指“书”、“影”、“乐”等等。一本好书、一部电影、一曲音乐……不管是什么,我们提醒读者,与德国有关的可不仅仅是宝马奔驰西门子,德国也有他们的书海、他们的电影、他们的娱乐世界;
专题访谈,寻访悠久的德语系的名师、名人,用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经历来点缀我们的人生、点醒我们的智慧;
文字欲,这里是文字爱好者的天堂。婉约悠扬,或是泼墨挥毫,嬉笑怒骂,或是字字珠玑,不管你是什么风格,只要你对文字有足够的欲望,这个栏目则是你纵情驰骋的草原;
诗情话译,不论中外,诗词总是凝炼、意丰而费解的,而诗词的翻译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绝对是一个考验。更何况中国的古诗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这个栏目试图激发读者朋友的兴趣,对中德诗词进行翻译,在切磋和斟酌中提升语言水平,若翻出精品,也可谓为中德文化交流做出一大贡献。
众多栏目,不管是深度或者广度都竭力延伸,希望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立意中,总有一点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认同。
《栎》自创刊至今,在校内外掀起一场近似于革命的对学生杂志定位的思考,各同级院系纷纷借鉴《栎》的办刊特色与办刊理念,办出全新的内容夯实思想鲜活的学生刊物。
《栎》的成功在于其编辑、其读者、其朋友如栎一般顽强的生命力和全力的呵护与支持,还在于其敢为人先的勇气,其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丰厚的知识与深厚的人文情怀,《栎》的群体用这样一本有生命力的杂志让外界看到了成长中的中国大学生群体鲜活的思想和尖锐的视角,并告诉世人:我们正在严肃地审视和思考这个世界,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自信地、成熟地、满怀激情地参与到改变世界、创造历史的队伍中去。
栎,不仅仅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