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不死
——观《不死鸟》有感
章逸敏
这是一部让人很绝望的影片。
比《辛德勒的名单》还要让人窒息。一个良知未泯的纳粹党员的义举让人看到了人性之善,一个卷入迫害的普通丈夫的背叛让人感到彻骨之寒。
没有一个民族像德意志民族这样,敢于对自己不堪的历史如此刮骨医疾。因为城徽“Kindl”曾被纳粹利用宣传,战后的慕尼黑人,甚至全体德国人毅然疏远了曾经引以为豪的吉祥物(Kindl上的人物后演变成慕尼黑的代表形象)。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慕尼黑人放着现成的吉祥物不用,而是推出了一个和慕尼黑没有什么联系的小狗(摘自吴鹏《Kindl的故事》)。百万犹太人的鲜血浸透了欧洲大地,本国土地在盟军的轰炸下满目疮痍,德国人对于二战的忏悔与反思,在总理勃兰特的一跪中为德意志注入了新生的希望。也是因为这种勇气,像《不死鸟》这样的佳作才得以诞生于德意志,面见于全世界。
当一个民族谈忏悔的时候,他们在谈些什么?
影片《不死鸟》中,没有气势汹汹的战争场面,没有集中营上空的尸烟滚滚,没有希特勒歇斯底里的疯狂讲话,甚至没有一个象征死亡的纳粹标志。影片只是聚焦一个从集中营捡回条命踏上寻夫之路的犹太女人,和她未曾加入纳粹的丈夫。《不死鸟》的重点并不在控诉纳粹暴行(女主角在集中营惨遭枪击严重毁容),而在于“曝光”像约翰尼(女主角丈夫)这样不是纳粹却出卖了同胞甚至至亲之人的百姓的为虎作伥之举。这样的罪恶在影片压抑的叙述中像一只血淋淋的手扼住了观众的喉咙,让人几乎窒息。我想这正是《不死鸟》内涵的可贵之处:罪恶,不仅仅是疯狂的“元首”及其爪牙所犯,每一个未曾对暴行说“不”,以“身不由己”为由的人,都是罪人,无可逃脱。
“你知道什么让我感到恶心吗?我们犹太人有些被写入(侮辱性的)文字和歌曲、被奴役,有些在德国被迫充军,一个个被灌以毒气。现在幸存者从集中营回归,就需要宽恕!毒气还没有停止,我们就需要宽恕!宽恕每一种懦弱,每一个背叛!这我不能接受!”——《不死鸟》
不能否认,战后有很多德国人认为,“士兵只是执行任务而已,一切都是希特勒的错”,对那些像纳粹低头的平民,也找出了“说得通”的理由。但罪恶就是罪恶,不需要也不能够任何理由来掩饰。只有纳粹犯罪吗?不,整个德国,绝大多数德国人都在犯罪,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被洗脑加入了罪恶,他们没有反抗,甚至可以说,为前线生产补给的人们都加速了战争机器的运转。而我需要指出的是: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受到洗脑与欺骗,这些理由都不能抹去鲜血洗刷罪恶。
影片中,女主角故地重游遇到曾经伙同丈夫出卖自己的旅店女老板,女老板声泪俱下地解释自己当时“没有其他选择”。真的没有吗?
《不死鸟》的矛头直指“没有选择”的平民,受到审讯的丈夫出卖犹太妻子,向纳粹告密的邻居、不愿问起集中营故事、对迫害保持缄默的昔日友人,《不死鸟》堵住了“不自觉”参与罪恶人们的退路。把政治意义上的罪行定给纳粹是很容易的,承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大多数普通民众在风暴中的懦弱与背叛,才是“忏悔”之钟鸣响最响的一刻。
我非常喜欢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城”2015年11月9日的推送《波兰|为了伸张正义,这个德国年轻人选择成为国家的敌人》中的几句话:
只不过
还没有一个日本人,没有一个中国人,
去死磕那些自己历史上的“集体犯罪”。
正所谓:法不责众,
日本人把责任推给所谓“军国主义思想”,
中国人把责任推给所谓“疯狂的年代”,
好像“罪行”不是“人”犯下的一样。
对于那比二战离我们还近的黑暗十年,我并没有许多深入了解,但我知道,还有不少老一辈人,还在把愚昧和暴力,归咎于“身不由己的特殊时代”。
我们很愿意看到,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人性和希望未曾死去,然而我们也不应忘记,每一个“人”所犯下的罪行,同样不死。
《不死鸟》的剧情令人绝望,然而这样一部作品能在以“回忆未来”为主题的德国电影节上与中国观众见面,令人不禁对这个国家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