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骑士的美丽与哀愁
——影评:《路德维希二世》Ludwig II
刘疏月
这是一部以修建了新天鹅堡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为题材的历史传记类电影,142分钟的片长没有让我觉得冗长枯燥而半途而废,而是随着这位国王的脚步走进了巴伐利亚那绮丽的湖光山色之中,在瓦格纳《罗恩格林》的绝美旋律之中,感受到了这位末世王浪漫又悲剧的一生。
路德维希二世为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之子,18岁时因父亲驾崩而继承王位。然而从小在如世外桃源般的阿尔卑斯山脉中长大的他,醉心于美丽的自然和浪漫的英雄骑士传说,并无成为国王指点江山、统筹国事的自觉。成为国王后的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作曲家瓦格纳迎接到了慕尼黑,此时的瓦格纳正因参加德国资产阶级革命而四处流亡。从15岁时第一次听到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他就再也无法忘怀,萌生出对剧中天鹅骑士的向往。《罗恩格林》是一出“性格兼命运悲剧”,而路德维希生为王却纤细敏感、过于理想化的气质,以浪漫热情追求艺术、寻觅自由的人生与冷酷的现实格格不入,何尝又不是“性格悲剧兼命运悲剧”呢!为了让瓦格纳“在美妙而纯净的艺术天空中尽情的舒展自己天才的翅膀”,他不顾宫中大臣和报纸舆论的反对,不仅让他住进自己郊外的别墅,还替剧作家还清了所有债务并答应支付他所有的开销,甚至修建了拜罗伊特剧院专门用来演出瓦格纳的作品。一时间舆论哗然,许多人嫉妒瓦格纳对路德维希的影响,怕他会左右路德维希的政治立场,这一切已经为两人的不和埋下了导火索。在社会各界的压力折磨之下路德维希已经身心俱疲,加之在为歌剧选角一事上与瓦格纳发生分歧,两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互不妥协因而决裂。他因此失去了这位足以慰藉心灵的好友,令人无限惋惜。
这部电影从方方面面表现了路德维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挣扎,以此让观者感受到他人生巨大的悲剧性。路德维希是一个感性的人,却生于号称全世界最理性的国度;他是一个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者,却活在国家主义泛滥的年代。他希望用音乐、艺术来治理国家,用歌剧中的善恶之争来感化民众,却不知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一个富有军事活力的统御者,而不是一个懂得艺术源泉与生活灵感的国王。他哀怜奔赴前线的士兵,痛恨因战争而亡的无辜生命,但在德意志第一强国普鲁士的扩张之下,战争已无可抵挡。他虔诚地信仰天主教,却为自己不正确的性取向而深感苦恼,因基督教教义将同性间的恋情判为大罪;湖畔与侍卫Richard意识不清的一吻,成了他永恒的梦魇,使他此生再也无法吻别人。为了未婚妻,青梅竹马的索菲的幸福,在婚礼前夕他写信对她深情告别,但他也一直终生未娶;面对侍卫Richard的忠诚,在同性之爱对他心灵的咬噬之下,他只能命令Richard在永远待在三步之外。Richard恪守了这条禁令,不再靠近,可也从来不曾远离。
晚年的路德维希离群索居,试图通过建造城堡来创造一个封闭的理想的世界。为了将歌剧中天鹅骑士居住的城堡从梦幻成为现实,他不惜花费巨资甚至向亲戚借钱来完成这座城堡的修建。然而城堡尚未完工,路德维希就因一次草率的精神测试被诊断为精神病而遭到废黜,并被抓至慕尼黑南郊的斯坦贝恩湖旁的一座城堡中治疗精神病。仅仅五天之后人们就在湖畔发现了路德维希二世及其医生的尸体。路德维希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灵柩中他手中握着一束白色的茉莉花。
一生充满浪漫激情,却不被人理解孤独的王去世了,但在那湛蓝的高山湖泊旁,令人心醉的巴伐利亚森林中,却永远矗立着一座通体洁白亦真亦幻的美丽城堡。
路德维希戏剧性的一生曾在1972年被维斯康堤拍成《诸神的黄昏》,再次搬上荧幕,相较前版,这次的场面壮观效果宏大,为观众娓娓道来那段历史的前因后果。主要演员虽然年轻,却在表现中投入了身心,使得角色不只是夹在史书里的平板人物,鲜活又富有深度。主演Sabin Tambrea在电影选角中从360名演员中脱颖而出,他以前曾是一名戏剧演员,经过长期戏剧舞台的磨练,气质非凡,饰演的青年时代的路德维希入形入镜,和历史上高大英俊、风度翩翩的形象颇为符合。汤姆·希林在本片中饰演路德维希的弟弟奥托国王,对路德维希从信任、支持到失望,最后精神失常的一步步变化演绎得自然动情。电影中的音乐动人魂魄,契合电影悲凉的格调。画风如史诗般壮美,黄金马车,月亮星空,高山和峡湾错落的巴伐利亚风光集壮阔和旖旎于一身,凡尔赛宫和林德霍夫宫等离宫的取景如同梦回纸醉金迷的王朝岁月。由于路德维希身上还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电影只是采取了具有可能性的一种事实。本片导演对人物的性格理解也很贴近史实。
天鹅骑士在巴伐利亚的湖边永眠了,留下的美丽城堡仍在续写着他对艺术和自由精神的追求和无法实现理想的孤独与哀愁。愿你们有时间通过这部电影去欣赏这位“童话国王”如艺术品般的人生,注定只能悲剧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