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
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2025年研究生招生政策,进一步提升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质量,优化研究生培养类型、学科布局及专业结构,确保2025年我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高效推进,特制定本办法。
一、资格审查
1. 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均须出示本人准考证、居民身份证原件,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查验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并提交复印件;
2. 应届考生:须出示学生证原件;
3. 非应届考生:有正式编制工作单位的考生,须提交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的“同意脱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书面证明;无正式编制工作、档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的考生不需出具此证明;查验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递交学历证书复印件,以及《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学历在线验证: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咨询网(http://www.chsi.com.cn),进入“学信档案”在线申请学历验证,打印《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4. 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需于资格审查前,通过线上缴纳复试费100元,详见后续通知。
5. 不参加资格审查者复试成绩无效,取消复试资格。
二、复试工作
(一)考生进入复试最低分数要求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根据考生生源质量、初试成绩等,研究生院制定北京外国语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各学科、专业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具体要求见《202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统考复试分数线》。考生自行对照分数线,达到相应要求、并在我校各招生单位公布复试名单中的考生即可参加复试。德语学院于3月21日公布第一志愿考生复试准考考生名单。
(二)复试安排
复试重点考查考生的专业水平、科研潜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复试主要包括资格审核和专业考试两大部分。复试为百分制。
1) 复试方式
面试。随面试一同考核外国语听力和口语能力,面试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人,面试全程要录音录像。
2) 时间和地点安排
① 资格审查和排序
时间:2025年3月30日上午8:20-8:50
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西校区国际大厦10层德语学院
② 面试
时间:2025年3月30日上午9:00-12:30
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西校区国际大厦10层德语学院
(三)差额复试比例
我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原则上采取差额复试,达到国家线人数充足的情况下第一志愿差额复试比不低于120%。
(四)成绩折算及录取原则
1. 成绩折算
1) 录取时按照考生总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2) 复试成绩计算公式:复试成绩=复试面试成绩
3) 总成绩计算公式:总成绩=初试总分/5×50%+复试成绩×50%
2. 录取原则
1) 所有复试考生的复试笔试成绩或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不再进行录取成绩加权计算。
2)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等专项计划考生的名额单列计算,不与专项计划外的考生排序。
3) 如果某专业拟录取名额最后一名的总成绩出现并列情况,则录取初试成绩较高的考生。如果总成绩及初试成绩均出现并列的情况,则并列的几名考生均不录取。
3. 未经复试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4. 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及翻译硕士专业均不接收考生调剂。
三、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
所有考生参加资格审查后复试阶段各项成绩有效,对于任何阶段被发现有不符合报考条件、考试违纪、作弊等情况或隐瞒重要信息或通过弄虚作假取得初试、复试及录取资格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已经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四、信息发布及申诉渠道
1. 考生可登陆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网站graduate.bfsu.edu.cn,查询我校最新复试方案、调剂方案及录取名单等信息。我院复试名单、拟录取预公示等信息见德语学院网站de.bfsu.edu.cn。
2. 为保证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方便考生反映复试录取的有关情况,我校及我院公布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联系电话:
1) 德语学院邮箱:dyyjs@bfsu.edu.cn
2) 德语学院复试期间联系电话:010-88816516
3)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010-88816246
4) 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监督电话:010-88816259
5) 北京教育考试院研招办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82837456
五、其他
1. 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由学校医院组织。体检不合格者,按教育部及我校有关规定执行。
2. 复试结束后即可离校。离校后请务必保持手机畅通。复试结果和拟录取结果请关注研究生院及各招生单位主页通知。
附: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2025年硕士统考复试准考名单
|
序号 | 报考专业 | 研究方向 | 姓名 | 考生编号 | 政治理论 | 外国语 | 专业科目一 | 专业科目二 | 总分 | 备注(专项计划、加分等) |
1 | 德语语言文学 | 德语国家外交与经济 | 刘晨宇 | 100305020040698 | 67 | 78 | 137 | 130 | 412 |
|
2 | 德语语言文学 | 德语国家外交与经济 | 滕越 | 100305010040677 | 64 | 79 | 126 | 129 | 398 |
|
3 | 德语语言文学 | 德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 李昱芒 | 100305010040684 | 66 | 71 | 131 | 128 | 396 |
|
4 | 德语语言文学 | 德语语言学 | 刘嘉祥 | 100305020040691 | 69 | 63 | 130 | 134 | 396 |
|
5 | 德语语言文学 | 德语语言学 | 陈桂桦 | 100305010040675 | 61 | 70 | 136 | 128 | 395 |
|
6 | 德语语言文学 | 德语国家外交与经济 | 向宇 | 100305020040690 | 67 | 63 | 129 | 131 | 390 |
|
7 | 德语语言文学 | 德语跨文化交流 | 胡博雅 | 100305020040686 | 58 | 72 | 129 | 120 | 379 |
|
8 | 德语语言文学 | 德语国家外交与经济 | 李英辉 | 100305010040680 | 58 | 70 | 124 | 125 | 377 |
|
9 | 德语语言文学 | 德语跨文化交流 | 方菲艺 | 100305010040676 | 59 | 72 | 122 | 122 | 375 |
|
10 | 德语语言文学 | 德语跨文化交流 | 田心怡 | 100305010040683 | 55 | 59 | 127 | 126 | 367 |
|
11 | 德语语言文学 | 德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 祝晓丹 | 100305020040687 | 57 | 58 | 126 | 119 | 360 |
|
12 | 德语语言文学 | 德语文学 | 李炎宾 | 100305020040689 | 59 | 58 | 119 | 122 | 358 |
|
13 | 德语语言文学 | 德语跨文化交流 | 刘丹梁 | 100305020040693 | 61 | 61 | 124 | 110 | 356 |
|
14 | 德语语言文学 | 德语跨文化交流 | 乔小阳 | 100305010040673 | 62 | 63 | 113 | 115 | 353 |
|
15 | 德语笔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林洁 | 100305020040705 | 58 | 80 | 106 | 126 | 370 |
|
16 | 德语笔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焦雪航 | 100305020040701 | 65 | 90 | 91 | 123 | 369 |
|
17 | 德语笔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刘冉冉 | 100305020040702 | 62 | 87 | 104 | 116 | 369 |
|
18 | 德语笔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何梦楠 | 100305020040704 | 64 | 79 | 103 | 123 | 369 |
|
19 | 德语笔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朱璟晗 | 100305010040699 | 59 | 77 | 103 | 119 | 358 |
|
20 | 德语笔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张钊涵 | 100305020040700 | 63 | 79 | 101 | 113 | 356 |
|
21 | 德语笔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张子怡 | 100305020040703 | 48 | 82 | 100 | 121 | 351 |
|
22 | 德语口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解雯博 | 100305020040708 | 68 | 87 | 118 | 125 | 398 |
|
23 | 德语口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张琦 | 100305020040709 | 60 | 81 | 116 | 133 | 390 |
|
24 | 德语口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张溪 | 100305020040707 | 62 | 87 | 96 | 125 | 370 |
|
25 | 德语口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张艳萍 | 100305010040706 | 62 | 85 | 96 | 116 | 359 |
|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
2025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