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花玲,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2023级德语口译方向研究生,2024年9月通过北京外国语大学与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校际合作项目“翻译硕士双学位项目”赴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SDI)交换,为期一年,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资助。
初抵:啤酒节的热浪与秋雨的洗礼
初到慕尼黑,我便与啤酒节撞个满怀。身穿传统皮裤的乐手在特蕾西娅草坪吹响长号,空气中弥漫着烤猪肘与椒盐脆饼的焦香,素不相识的人们在高脚木桌上碰杯高歌“Ein Prosit der Gemütlichkeit!”。而狂欢落幕之后,是另一场探险的开始:时差、语言、柴米油盐的生活,以及陌生的文化氛围,都让我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也慢慢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

(慕尼黑啤酒节)
学业:严谨与温度并存的课堂
十月慕尼黑的树叶铺满校园小径时,我的学习生活也就此展开。在SDI的第一学期,我如同闯入一座由术语与翻译工具构筑的巴别塔。术语管理课上,我们了解Datenbank的创建与逻辑;翻译工具实战中,Trados的界面成了我们翻译的伙伴;论文撰写课也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思维……慕尼黑的老师们用严谨与温情教会我们:所谓专业,既能拆解术语的齿轮,也能听见文化的心跳。

(翻译软件课堂)
生活:跨越大陆的星光与烟火
如果说慕尼黑教会我什么,那一定是“孤独与热闹从不对立”。在这里,我需要独自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与独在异乡的乡愁,但也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我们彼此分享各自国家的文化,探讨人生经历,这种跨越国界的真诚交流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手持一张月票,我与旅伴们将周末变成了欧洲文明的解码游戏:在布拉格查理大桥数过三十尊圣者雕像后,我们挤进巷尾小餐馆,听捷克大叔弹唱“Hey Jude”直到打烊;巴黎圣母院的脚手架下,当地朋友指着玫瑰花窗碎片,给我们讲解哥特式穹顶的修复秘辛……这些用脚步丈量世界的瞬间,让我真正领悟何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国王湖)

(巴黎圣母院)
(布拉格)
随着春天的到来,慕尼黑的天气逐渐回暖,街道、公园焕发出勃勃生机。我期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深入体验这座城市,收获更多成长和美好回忆。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求知的热情和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断拓宽视野,迎接更多挑战,让这段旅程成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